對孩子過分呵護 你也是直升機父母?
2009/03/08
【聯合晚報╱邵冰如】
把小孩當baby 不放心這不放心那
一大早7點剛過,上班族蔡媽媽肩上揹著名牌包,左手提著早餐,右手拎著一大袋兒子的泳裝、
便當和美勞用具,陪著小學六年級的兒子「小義」走進教室。她一邊把書包用品放妥,一邊整
理兒子的課桌抽屜還碎碎念:「早餐趕快吃喲,吃完再去打掃,便當我給你拿去放蒸飯箱,你
中午拿的時候要小心燙…」
小義面無表情地點頭,但不敢正眼看媽媽,因為他很怕媽媽又要多囉嗦什麼事。蔡媽媽用狐疑
的眼神看著兒子:「你不舒服嗎?要不要媽帶你去保健室…」
小義已經12歲了,但在蔡媽媽眼裡仍是baby。她總是不放心兒子,怕他不好好吃飯、不用功
唸書、不會交朋友、不會照顧自己…她好像一架直升機,無時無刻,盤旋在兒子頭上,注意兒
子的一舉一動,隨時向下俯衝,奔到兒子身邊「幫忙」。
不信任小孩!連功課都愛「幫忙」!
這幾年即使小義已是高年級,個子都快比媽媽高了,蔡媽媽還是成天擔心兒子這個不行、那個
不會,她一定得「幫忙」。前陣子,小義要寫一篇寒假作業的閱讀心得報告,他本來想寫最愛
的吸血鬼故事,但蔡媽媽發現後立刻大喊:「不行不行,這種書沒營養,你寫《佐賀的超級阿
嬤》吧,這本很勵志又暢銷,寫這本,分數才會高…」
蔡媽媽說,她做一切都是為小義好,因為兒子如果沒有她幫忙,一定會常常出狀況。
孩子變內向…「反正媽會解決一切」
這麼多年來,他曾經跟媽媽說:「可不可以讓我自己來?」但媽媽總是大手一揮:「你不行啦!
我這是為你好…」同學在背後嘲笑他、罵他媽媽「雞婆」、「可怕」、「煩死人」,他雖知道,
但也不敢說什麼。
於是,他只能變得愈來愈安靜、內向和退縮,不論是媽媽的干預、同學的攻擊,他早已不會抵
抗,只習慣默默低著頭,有時甚至安慰自己:「沒關係,反正有媽媽會解決一切…」
小檔案》直升機父母
【聯合晚報╱本報訊】
直升機父母(helicopter parents)是近年美國媒體常用的字眼。形容過度關心和呵護子女的爸
媽,因為不放心,於是對子女的任何事都要插一腳,有時甚至過度干預,就像一台直升機嗡嗡
嗡地,一天到晚在小孩頭上盤旋不去。這種父母的出發點來自關心與疼愛,卻常讓子女感到龐
大壓力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直升機父母》太呵護 孩子遇事會退縮
2009/03/08
【聯合晚報╱林進修】
「直升機父母」 (Helicopter parents)是近年歐美教育界很關心的話題,三軍總醫院兒童青
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認為,十之八九的父母都有此一傾向,但嚴重程度不一。
他表示,多數青少年、青年的憂鬱症及躁鬱症,都和直升機父母有關。這些父母都會試著要求
或改變孩子,一旦孩子不聽話,就抱怨「我們講的話,他都不聽!」殊不知孩子已在這種緊迫
盯人的管教中,心理發展出現偏差。
為什麼多數家長會有「直升機父母」的傾向?葉啟斌認為,多少和補償心態有關,有些父母從
小家境不好,或是某些原因而未能如願做自己想做的事,等自己成家立業且有些經濟基礎後,
總希望孩子能在更好的環境下成長,因而出現過度呵護情形。
就因為太過呵護和干預,剝奪了這些孩子遭遇挫折的淬煉機會,使得他們遇事即退縮。此外,
這些孩子的任何要求,父母一定馬上滿足,也讓孩子不知感恩為何物,甚至胃口愈來愈大。
因此,葉啟斌建議為人父母者,愛他,就別太呵護!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翁菁菁則觀察發現,在直升機父母的呵護下,
孩子在團體中比較容易退縮,未來發展也會受限。
翁菁菁表示,到了青少年階段,多數孩子需要獨立發展的空間,不喜歡爸爸媽媽整天管東管西。
但此時如果家長還像直升機般整天在頭頂上盤旋,他們就會被同學嘲笑是永遠長不大的小娃娃,
會被瞧不起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直升機父母》父母要學著放手
2009/03/08
【聯合晚報╱邱瓊平】
妳也是直升機媽媽嗎?少子化時代來臨,家長過度保護小孩,雖然出自於關愛,但輔導老師表
示,家長若對孩子干預過多、管得太緊,不僅會造成親子關係緊張,小孩也會變得被動、不敢
做決定。因此,最好的方式是親子間多溝通,父母要多傾聽,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。
從事輔導工作多年的北市建成國中校長王美霞指出,小孩放學回家後,直升機父母總是不斷提
醒小孩「寫作業時間到了」、「快去念書」、「趕快上床睡覺」,一個口令一個動作,要求小
孩執行。
但父母的過度保護和干預,會讓小孩倍感壓力。家長不停地提醒和叮嚀,甚至不斷動手為孩做
這做那,會讓小孩覺得父母很囉唆、很煩,很可能造成親子關係疏離或產生衝突,或是小孩會
覺得,「反正都是你們在說…」,於是變得沈默和疏離。
直升機父母多半非常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表現,小孩月考成績若不理想,家長總會認為小孩用
功不夠,不讓小孩有機會說明。另一個現象是,父母幫小孩安排所有生活大小事,容易養成小
孩被動的個性。
「家長要適度放手,讓小孩學著成長。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,家長要給予時間和空間,讓小孩
學會自動自發,且可以自己做決定,而不是凡事都必須仰賴父母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直升機父母》爸媽的愛很沉重…
2009/03/08
【聯合晚報╱邱瓊平】
「拜託!我都甄試上台大研究所了,還不能放心嗎?」就讀國立大學四年級的小怡嘟嘴說出她的
「小小心願」。小怡的爸媽很呵護兩個小孩,讓她和哥哥倍感壓力,差點引爆家庭革命,小怡哥
哥還曾負氣離家,家庭氣氛一度陷入冰點。不過小怡說她想開了,畢竟這是父母愛他們的方式。
談到自己的父母,小怡大嘆了一口氣說,「就是無敵保護啦!」小怡的媽媽是老師,排課卻排
在孩子回家前,為的就是讓孩子放學回家後可以看到媽媽。家裡雖不開伙,但一定要買衛生營
養的便當,絕對不能吃路邊攤。
求學的階段,小怡不能和其他同學一起出去玩、逛街,因為父母「不准」。小怡無奈地說,她曾
經向媽媽抗議,「為什麼別的同學可以?」媽媽的回答是,「到外面玩不好」、「學壞了怎麼辦?」
小怡已上台大研究所,父母仍把她當小孩。小怡傻笑說,媽媽帶著她從彰化搭高鐵北上,還教
她如何搭捷運到學校,甚至到校園周邊繞了一大圈,連哪裡有水果攤都要調查清楚,深怕她懂
得照顧自己。
「我真的想過離家出走。」小怡坦言,父母的愛很沉重,有時候讓她喘不過氣來,嘗試和父母溝
通,得到的答案總是「我是為了你們好… 」
小怡說,小時候會想反抗,但現在長大後,已漸漸明白是父母保護她和哥哥的方式。雖然已能諒
解父母的用心,但她還是想說:「我們很乖很聽話,爸媽可以放輕鬆一點啦!」